右眼一直跳什么情况| 孔雀男是什么意思| 绿得什么| 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右大腿上部疼痛是什么原因| 食用棕榈油是什么油| 身价是什么意思| 阿玛尼是什么品牌| 肌酐高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年终奖一般什么时候发| 葡萄糖升高说明什么| 血管明显是什么原因| 眉毛上长痘是什么原因| 脂溢性脱发用什么洗发水好| 吃什么瘦肚子脂肪最快| 脂溢性脱发是什么意思| 豕是什么动物| 梦见腿断了是什么意思| 妈妈的姐姐应该叫什么| 满江红属于什么植物| 肝囊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男士去皱纹用什么好| 什么是职务| 物竞天择是什么意思| 处男是什么| 汗臭是什么原因| 最好的洗发水是什么牌子| 老人头晕挂什么科| md是什么意思| 牛字五行属什么| 什么时间艾灸最好| 什锦是什么意思| 力挺是什么意思| 戒指戴左手食指是什么意思| 血压是什么| 直接胆红素是什么| 阿胶糕适合什么人吃| 减张缝合是什么意思| 梦见小猫崽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聚酯纤维面料| 癫疯病早期有什么症状| 尿液发黄是什么原因| 浸润性癌是什么意思| 结石吃什么药好| 2020年属什么| 艺体生是什么意思| 突厥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开字五行属什么| 肘是什么意思| 1993年属什么| 时间观念是什么意思| 气血不足看什么科室| 圆脸适合剪什么发型| 入殓师是做什么的| 血管瘤是什么东西| 马骝是什么意思| 腱鞘炎去医院挂什么科| 有什么不能说| 胸口闷闷的有点疼是什么原因| 手足口病挂什么科| 雏形是什么意思| 痛风会在膝盖什么位置| 查抗体是做什么检查| 非洲说什么语言| 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中成药| 什么是等位基因| trc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坐久了屁股疼| 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阴唇为什么一个大一个小| 放化疗后吃什么恢复快| 频频是什么意思| gabor是什么牌子| 育婴师是干什么的| 虫草有什么功效| 60岁生日送什么礼物| 60岁是什么之年| 挪威用什么货币| 大姨妈来的少是什么原因| 今年42岁属什么生肖| 9月14是什么星座| 双飞什么意思| 红牛加什么提高性功能| 新陈代谢是什么| 李咏什么病| 血压高应该吃什么食物| 79岁属什么| 感冒咳嗽挂什么科| 喝椰子汁有什么好处| 治疗神经痛用什么药最有效| 赭色是什么颜色| 蝴蝶的翅膀像什么| 蜱虫咬人后有什么症状| 焦虑症看什么科室| b超属于什么科室| 刚做了人流适合吃什么好| 凤梨跟菠萝有什么区别| 鸿五行属什么| 送男生什么生日礼物好| 早搏有什么危害| 妲己属什么生肖| 糖化血红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经常胃胀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鲜的乌梅长什么样| 等着我为什么停播了| 熬夜有什么坏处| 排卵期出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猫什么时候发情| 梦见发面是什么意思| 吃什么补锌| 上镜是什么意思| 异国他乡的异是什么意思| 洗衣机什么牌子最好| 三焦是什么器官| 为什么总长火疖子| 脚趾头疼是什么原因| 820是什么意思| 蛔虫属于什么动物| 常委是什么级别| 什么是透析治疗| 南瓜长什么样子的图片| geya是什么牌子的手表| 胰是什么器官| 夜间睡觉口干口苦是什么原因| 干疮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阴道润滑剂什么牌子好| 采是什么意思| 出征是什么意思| 肠手术后吃什么恢复快| hpv是什么东西| 牙痛用什么药止痛快| 什么是菊粉| 脐疝是什么| 1111是什么意思| 经期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xy什么意思|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梦见自己准备结婚是什么意思| 海参不适合什么人吃| 什么是精神病| 艾滋病有什么危害| 自慰是什么| 邪不压正什么意思| sca是什么意思| 90年属什么| 运是什么结构| 补肾壮阳吃什么好| 子衿什么意思| 6合是什么生肖| 孕检无创是检查什么的| 贝壳吃什么| 月经推迟一个月不来什么原因| 洞房是什么意思| 的确什么意思| 例假期间吃什么减肥| 尿酸高是什么| 为什么想吐却吐不出来| 皮肤软组织感染用什么消炎药| hbsab是什么意思| 岑岑是什么意思| 眼白发青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闰月| 做梦被打了是什么意思| 梦见下雨是什么预兆| 对什么有益英语| 小孩爱吃手指头是什么原因| 王八和乌龟有什么区别| 胡青是什么| 牙龈炎吃什么药最有效| 二脚趾比大脚趾长代表什么| 呃逆什么意思| 母仪天下什么意思| dcdc是什么意思| 辅酶q10是什么| 白天不咳嗽晚上咳嗽吃什么药| 梦见被警察抓预示什么| 阿普唑仑是什么药| 总监是什么级别| 竖中指是什么意思| p0s是什么意思| 肛门裂口是用什么药膏| 澳门买什么最便宜| 卡路里什么意思| 耳鸣吃什么药好| 柴鸡蛋是什么| rm是什么意思| wmf是什么牌子| 梦见自己生小孩是什么征兆| 风言风语是什么意思| 11月25是什么星座| 水痘要注意什么| 屁很臭是什么原因| 高钾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弟弟的孩子叫姐姐什么|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什么意思| 喝酒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婴儿老打嗝是什么原因| 吃什么增加免疫力最快| 什么是乙肝| ft是什么| 珠联璧合是什么意思| 布病什么症状| 喜欢一个人会有什么表现| 凿壁偷光形容什么| 脚趾痒用什么药| 骨赘是什么意思| 前羽念什么| 接风吃什么| 红曲米是什么| 4.19是什么星座| 结膜炎用什么眼药水好| 禾加农是什么字| guou是什么牌子的手表| 金刚菩提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胃子老是胀气是什么原因| diy是什么意思| 纣王叫什么名字| 狗狗流眼泪是什么原因| 血糖高看什么科室| 妊娠纹是什么| 早起嘴苦是什么原因| 杏仁治什么病| 哺乳期发烧吃什么药不影响哺乳| ar是什么元素| 暴饮暴食会得什么病| 归是什么意思| 出品人是干什么的| 撤退性出血是什么颜色| 左边脖子疼是什么原因| 肚脐连着什么器官| 安乃近又叫什么名| 寿诞是什么意思| 大生化是检查什么| 男性下体瘙痒用什么药| 机场地勤是干什么的| 酸入肝是什么意思| 佟丽娅为什么离婚| 肾虚吃什么食物| 虐恋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辣椒最辣| 什么是太监| 血糖高忌什么食物| 1978年是什么年| 鸭胗是鸭的什么部位| 脑溢血是什么原因| 流觞是什么意思| 番茄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遮羞布是什么意思| 县级市市长什么级别| 指日可待什么意思| 脑ct都能查出什么病| 信指什么生肖| 小便有点黄是什么原因| 眼球发黄是什么原因| 虾不能和什么水果一起吃| 肠胃感冒吃什么食物| 让姨妈推迟吃什么药| 阿玛尼属于什么档次| 牙疼吃什么食物| 肉身成圣是什么意思| 什么菜好消化| 最大的恐龙是什么恐龙| 什么动物三只爪| 手指疣初期什么样子| 百度
达摩禅法
2025-08-02 18:59:13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而已,禅本来就是一个铜墙铁壁,无门可入。所以人家问赵州和尚狗子有没有佛性?他就答一个“无”。后来以这个公案就形成了禅宗的话头。到了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无门慧开禅师根据这个话头写了一本书叫做《无门关》。这个《无门关》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这就是入禅之门。“佛语心为宗”是《楞伽经》中的一个品题“一切佛语心品”。“无门为法门”,说它是一个禅机也可以,说它是佛法的一个真正的门径也可以。大家都知道,佛法讲究的是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所以严格地讲,说到禅的实际理地的时候,它是无门可入,是一个铜墙铁壁,历代祖师也不得不在无门可入的前提之下开一个方便之门。所以说无门可入而又开了百千法门,又有所谓一千七百则公案,那些都是禅的门。

  今天我们讲“入禅之门”,先介绍一下菩提达摩大师是怎样教导我们进入禅的这个门槛的。中国的禅宗是菩提达摩大师奠基的,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以其思想内涵或者说是修行的法门作为这一宗派和另外一个宗派的区别。大家都知道菩提达摩大师有一篇法语,专门阐述入禅之门的方法,我们在座的很多法师可能都知道,那就是《略辨大乘入道四行》。有的地方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菩提达摩教导的修禅方法就是“二入四行”,“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四行”就是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这是菩提达摩大师禅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

  在这篇五百多字的论文前面有一篇昙琳法师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昙琳法师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但是这个信息历来没有受到禅门以及学术界的重视。这篇序文除了介绍达摩祖师的简要生平和其禅法中的成就以外,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达摩的禅法。达摩的禅法有四句口诀,修任何法门,这个口诀都是非常重要的。菩提达摩的四句口诀是他直接跟慧可、道育这两位弟子所说的:“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这四句口诀也就是四个“如是”。

  什么叫做“如是安心”?昨天讲了达摩祖师在嵩山九年面壁,他的安心法门就是面壁。所谓“如是安心者壁观”,这是一句口诀。第二句口诀叫“如是发行”。发行是行为的行,“如是发行者四行”。第三句口诀叫做“如是顺物”。随顺的顺,“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第四句口诀“如是方便”,“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我感觉这四句话非常重要,这四句话既是达摩大师的真传,也是从达摩以后禅门所有禅法的源头。当时昙琳法师在写好这篇序言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菩提达摩大师所传的真道,真正的道就这四句口诀。我们可以简单地从这四句口诀来分析一下菩提达摩大师是怎样教我们进入禅门的。

  首先说“如是安心者壁观”。唐朝时候,圭峰宗密禅师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叫做《禅源诸诠集都序》。在这本书上面,他总结了达摩的禅法,说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壁观是什么内容呢?包括四点:“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四句话就是圭峰宗密对壁观的解释。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安心,就使我们这一颗心成为一道墙。这一道墙不是土墙、不是泥巴墙,是什么呢?是个铜墙铁壁。连苍蝇蚊子都钻不进来,任何细菌都侵蚀不进来,象这样的一道墙叫心如墙壁。所谓心如墙壁是一个比喻,比喻我们把这个心防护得像一道墙,任何的尘劳妄想、世间的物欲都无法侵蚀进来。

  我们现在有时候也用这样的比喻,比喻我们要“筑起一道心理的长城”。这个心理的长城做什么用呢?作为社会上的人来说就是要防腐败。我们修行人要这个墙壁做什么用呢?就是要防你的烦恼无明妄想产生,防止外面一切物欲对我们的侵蚀。所以说我们能够做到心如墙壁必须“外息诸缘”,外在的一切的缘都要让它法住法位,互不干扰。息是息不住的,你就让一切法住在它应该住的地方就可以了,互不妨碍,你不要去攀缘它。因为一切东西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没有哪一个烦恼会跑到我们心里来,都是我们去攀缘所致。我们能够让一切东西安住它的本位,不要去攀缘,那就是“止息诸缘”。这些缘包括什么呢?“苦乐忧喜,人我是非”,如是等等而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太难太难!我只能加三个这样的词。

  洞山禅师有一句开示,说我们修行人,要防范我们这个心里的种种攀缘,就像我们进入到蛊毒之乡。蛊毒之乡是什么呢?蛊毒者就是吸血虫,过去江苏、广东等地方都有。血吸虫病传染得很快,你只要喝了一口水,只要脚挨到有血吸虫的地方,这个虫就进入到你的身体里面,你就一辈子摆脱不了。我们修行人就要把一切攀缘心看作是蛊毒。将要进入蛊毒之乡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不可沾着一滴水。我们修道学佛的人,能够这样来对待一切人我是非、苦乐忧喜,用现在的话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那样修道就不愁不成功。能够做到这一步,修行旧有希望。能够做到这一步,就是心如墙壁了。这是讲对外要“止息诸缘”。

  对内要“内心无喘”。喘就是喘气的喘,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是真正的从修行的用心方面来讲,我们这个心要越用越细。比如说我们修数息观——数息观“息有四相,风喘气息”。我们用心的时候,不能在“风”上用心,不能在“喘”上用心,不能在“气”上用心,要在“息”上用心。在“息”上用心,就能够绵绵密密、若有若无,用心就会越来越细,可以说是“内心无喘”。这是从用心方面来讲的。但是我想应该还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让我们这种观照的力量、觉照的力量不要有间断,不要有起伏,要真正作到绵绵密密。时时刻刻能够观照当下,这也是“内心无喘”。

  能够做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那么可以说,我们的心就能够心如墙壁。心如墙壁就是能够把一切内外的攀缘干扰一眼识破。怎么才能识得破呢?就是要真正看到诸法的本质是什么,诸法的实相是什么。诸法的本质、诸法的实相就是“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故空”,这就是诸法的实相。做到了这样的三点,就可以进入禅门,就可以入道。这就是达摩讲的第一句口诀所包涵的内容,叫做“如是安心者壁观”。

  但是到了壁观是不是就究竟了呢?我看还不是。那叫入道,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记得过去周恩来总理写过一首诗,里边就有一句话提到菩提达摩大师的这个公案,叫做“面壁九年图破壁”。面壁九年不是目的,要穿透这个墙壁才是目的。“面壁九年图破壁”,这句话讲得非常有深度,用世间话来说,就是来一次飞跃、一次突破嘛。用修行的话来说,就是悟。所以说做到心如墙壁以后还要把这个墙壁捅破,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一切任运,一切随缘度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做到这样了,那就是修行到家了,有一个结果了。

  四句口诀的第二句叫“如是发行者四行”。实际上这个“四行”是内在心态的一种保持。所谓“报冤行”的中心就叫逢苦不忧。冤就是冤家对头嘛,在冤家对头面前,我们如何对待?这个报不是报复的意思,这个报是对待的意思。菩提达摩告诉我们,对待冤家,我们要秉持佛教忍辱的精神、忍让的精神、包容的精神、化解的精神,不要针锋相对。在这里,我也顺便说一下,佛教的思想学说,是以人为本,从人出发,从个人出发,它是对个人身心性命的修养。严格来说,它不是社会学说,所以它没有详讲到这个群体对待那个群体应该怎么样,而更多地是讲我们个人应该怎么样。假设我们把“报冤行”这样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生活,那人家会抓辫子,说我们敌我不分。但是,我要申明,佛教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每一个人把自己个人之间的矛盾化解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社会自然就会安定团结。这种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社会风气也会逐步地有所改善。所谓净化人心、祥和社会是要从每一个人做起,然后形成一种风气。所以佛教的一切精神是重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所以说这个报冤行看似消极、实际上最为积极,可以用它来化解一切人我是非矛盾。

  受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果说从三受的角度来看,“报冤行”重点指的是如何对待苦的感受。

  “随缘行”的重点是指如何对待乐受。好事面临了你怎么办?你会不会很高兴?达摩祖师是怎样教我们的呢?教我们不要为喜风所动。高兴的事,也是因缘所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何喜之有?好事来了,你也要保持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不要有一点好事就忘乎所以,趾高气昂,目空一切,那样做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三是“无所求行”。就是说苦受也好,乐受也好,不苦不乐受也好,一切随缘,不要去着意地追求个什么。因为世间一切事情都是有求皆苦,知足常乐,对于修道的人应是如此。修道的人要了解到一切法随缘,随遇而安,不可执意地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因为,因缘不具足,你有那种想法也不能够实现,与其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创造条件。一切东西都是条件的组合,条件不成熟缘没有到,你所追求的目标也就不能够实现。

  我们修德、积福,实际上都是在创造培育各种善的因缘。培植善缘的时候,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如果我们不去培植善因善缘,那么恶因恶缘就会提前兑现,这是一个规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因果定律是铁的定律,所以我们要做到在直接的目标上不要强求,努力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善事、一切好事都做到位,不求有功,这就叫做“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有的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不去耕耘只望收获。不耕耘只望收获就是一种强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一种无所求。修道的人能够做到无所求,那我们离道就会很近很近,也可以说本身就在道中行。

  第四行就叫“称法行”。这个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性净之理”。也可以说指的就是缘起法,一切按照缘起法的规律去做,就是“称法行”。菩提达摩大师在这里讲到了六度。在这四行当中,前三行重放在止恶,“称法行”是重在修善。也可以说前面的三行重在破,“称法行”重在立。立什么呢?立一切善行,立六度万行。修行六度的时候,达摩大师又说,你不要执著,你不要有修的这种相。他以布施度为比喻说,你布施的时候要做到“三轮体空”,就是施者、受者、中间物这三者都是缘起性空的,你不要执为实有。你执为实有、执为实在,认为我是能施,你是所施,我给了多少东西给你,这是著相布施。著相布施功德有限,无相布施功德无边。上面讲的这些内容就是四句口诀的第二句,叫“如是发行者四行”。

  第三句口诀叫“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这是菩提达摩对弘法的人、传道的人提出的一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就像十大愿王里所说的要“恒顺众生”。怎样才算顺物呢?就是要“防护讥嫌”。做任何事情,不要让众生有怀疑,不要做有损我们形象的事情。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令众生“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长”。我们做出一件事情来,千万不要产生没有信的人不会信、已经信了的人不信了这样的负效应。唉,你这个和尚、你这个佛教,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如果是那样,那我们起了相反的作用,就有了讥嫌了。由于讥嫌所致,我们弘法的目的就达不到,教化的目标就不能落实。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对我们现在的佛教界,或者说对于我们的僧团,非常具有针对性,要“防护讥嫌”。我记得弘一大师有两句话——在座的比丘尼师父们和女居士请不要介意,因为这都是彼此的——叫“远离女众,慎护讥嫌”。我觉得我们女众也要记住这句话,女众也要“远离男众”, 我们也要“慎护讥嫌”。 这样,我们这个佛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否则的话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就引起社会的讥嫌,佛教的形象就没有了。佛教形象没有了,未信者不信,已信者退失信心。所以这句话我们很有必要反复地咀嚼领会祖师的苦口婆心。这口诀,我们要记住。

  第四句口诀“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我们要常行二利而不执著,二利就是自利利他,但是又不要执著。一执著就有片面性,就有主观性。执著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性,有主观性就产生了片面性,有片面性又加深了这个执著。这个执著无非是“人执、法执”,或者叫“我执、法执”。我们众生都把五蕴所组合的身体看得非常的重要,看得非常的宝贵,而且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形成了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所说的:“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我的,一切都是我的”,我放在第一位。从哇哇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一口气不来,这个“我”都放不下。

  有人说了个笑话——它是笑话还是真话就不知道了。有一个人要去世了,他的眼睛始终不合上,而这个手总在比划。人家都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因为打手势好像禅机一样,家里人也猜不透,外边的人也猜不透。后来忽然有个人猜透了,说他的意思是,他现在还是十三级,他希望能够给他涨一级,涨到十二级。那样就是高干待遇,一切就都不同了。马上就告诉他的单位领导,领导承诺下来,一定给他涨一级到十二级,他逝世以后按照十二级的高干待遇来办理一切后事,他马上脚一伸、手一伸走了。

  这个我执啊!“我、法;我、我的”。“我”就是我执,“我的”就是法执。这种执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就是不了解诸法缘生性空的实相。既然一切法都是有条件的存在,你执著也枉然,一切条件并不由于你的执意追求而有所改变。所以我们在行方便、行救度的时候,一定不能有执著。这里所说的方便,大家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方便”这两个字就可以有随意性。方便者智慧也,方便就是智慧,你在运用智慧的时候又不能有执著。为什么说方便就是智慧呢?有几句话大家可能都记得,叫“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方便是究竟,你有方便才有究竟,没有方便你这个法门不可能究竟,所以说方便者大智慧也。这个大智慧有个前提,就是不能执著,执著就是片面性,就不是智慧的表现,就是愚痴的表现。所以我跟大家讲一讲达摩祖师的四句口诀,这四句口诀既是入禅之门的要领,也是我们修一切法门的入门要领:“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

  下面我们再回到菩提达摩关于禅修的这篇文章的整体部分来看一看。菩提达摩的这篇论文大概是五百一十个字,连题目在内,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那时禅不像我们现在有一个稳定的称呼,现在由于禅法流行一千多年,禅宗成立一千多年,一切的称谓都定型化了。在当时来说,禅有时候叫做“道”,又叫做“心”,又叫做“佛法大意”,又叫做“西来意”,或者叫做“祖师西来意”,有多种称呼。但是当时以“道”作称呼的比较普遍。道的翻译,在印度梵语中就是菩提。菩提译为道,当然后来菩提译也为觉、觉悟。

  菩提译为道是从什么意思来说的呢?是从能修、能证、能行,从指引我们走一条通达目标之路这样一个角度,把菩提翻译成为道,是道路的意思。当时把禅也当作入佛大海的一条路,所以禅也是道,故云“大乘入道四行”,这个四行实际上只是行入的内容。但是菩提达摩认为进入禅的途径有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理入和行入二种。菩提达摩在这篇文章中就讲:“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理入是进入禅门的正行,行入可以看作进入禅的助行。有正有助、有正有辅、有主有次,但两者又是不可或缺的,两者不可偏废。当然理入是根本。

  什么叫做理入呢?菩提达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叫我们要“藉教悟宗”,理入者“藉教悟宗”。从这里可以看出,禅宗的创始人没有说要排除经教文字,而是说“宗不离教”,而且要以教作为前提、作为指导、作为方便来进入禅宗。

  那时讲的教就是言教。宗就是他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就是能够把握事情的本质,这就是宗。所以,从菩提达摩那时起就把“宗”、“教”两字的位置摆得非常明确,两者是不可偏废的。因为教毕竟都是一些符号,就好像说天上有月亮,我们用手一指,聪明的人去看月亮,不聪明的人老看手指。假设通过手指直接看到月亮,这就叫“藉教悟宗”了。如果说手一指,你老看指头不看月亮,那就是“因教而迷宗”。所以一切言教如标月指,它不是事物的本身。比如说我们要吃饭了,要吃饭仅仅是给你一个信号,让你知道有这件事。如果你不实际地去操作,不接触食物,拿到食物不往口里送这叫说食数宝,肚子里面却是空空的,越说越饿。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一种方法,这样的一种立场来看待言教——既不可以排斥它,又不可以死死地执著不放。

  我们世界上的一切纷争、一切问题都是因为在知识的圈子里打转,在理性的圈子里打转 :你这一句话会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你这句话又会怎么样,对我有什么影响,对我有什么损害……。当然从世间法来讲,彼此都有执著嘛,所以确确实实会因为一句话产生不同的后果。因为都是在执著当中、在符号当中来打转、往来兜圈子,自己的本性就被淹没了,就被盖覆了。

  所以菩提达摩说,我们要“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无凡无圣,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言教”。先是说要藉教悟宗,但是你不要把那个教就当成是实在的东西。教上面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就不要去执著这个东西。你以为当真的是三无差别,你以为当真的你现在就是佛,你执著这个东西,你执著你就错了。虽然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我们的心还被客尘烦恼所盖覆着,现在还不是主人在当家,而是客人在当家。所以我们还要有一个修为的过程,有一个修行的过程,有一个把无明烦恼逐步排除的过程。我们能够这样做了,自然就“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这就叫理入。

  这里讲的理入实际上就是从禅的正修、正行出发,要把握修行的关键是什么。修行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到它的核心、它的实相、它的源头、它的本质。如果忘记了修行的中心目标是什么,只是在助行上面兜圈子,那就叫舍本而逐末,或者叫本末倒置。所以修行禅法要找到根本,找到了根本,我们才真正有门可入,找不到根本就无门可入。

  关于行入的道理刚才已经讲了一部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通过刚才初步地了解达摩的思想,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禅宗所提倡的一些思想或者修行方法,从菩提达摩的这些教诲当中都能够找到根源。这篇文章才五百多字,虽然从字面上看好像不是在讲禅,但是全篇的义理都与禅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看作是修禅的入门方便,或者说是基本教材。

  刚才我也提到,在理入方面值得留意的就是要知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之所以不能“显了”,就是因为被“客尘所覆”,所以我们要能够“舍妄归真”。“舍妄归真”惟一的方法就是“凝住壁观”,使我们的心地像墙壁一样,不要被一切客尘烦恼所侵蚀,客尘烦恼无非是人我是非。怎样才能够凝住壁观呢?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文教”,这就是凝住壁观的基本要求。

  所谓行入就是修禅乃至于修其它所有法门的通途要求。可以成为助行,助行虽然是起辅助作用,但并不等于它不重要。可以这样说,行入的四行涵摄了佛教所有的修持法门在内。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的四行,但是我们要深入地去理解它,真正深刻地领会了它的内容,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佛教讲的一切修行法门,包括禅修在内,都是一个调整心态的过程。我们的心态之所以不能平衡,不能安静,不能潇洒自在,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分别之心、好丑之别、取舍之念。就禅修而言,这些都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这些东西原本不属于我们心地所固有的,都是附着在我们心地上的尘垢烦恼,所以称之为客尘。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静心比喻为主人的话,那么这些尘垢烦恼就是客人。对于修道的人来说,或者是对所有追求真理、希望开发智慧的人来说,如果不去除我们心地上的种种尘垢烦恼,不对我们的心尘来一番彻底的大扫除、大扫荡,修道就无从入门,智慧也就无从开发,真理也无从认识,佛性也无从彰显了。

  我们心地上的尘垢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但总体来说不出达摩大师在这篇教材当中所列举的前面那三条:苦啊、乐啊、物利的追求,这就是我们毛病的总根子。我们用来对治心地尘垢烦恼的法门也同样是无量无边的,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而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包括在六度当中。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波罗蜜的意思是“彼岸到”、“到彼岸”,或者就是“圆满”。六度法门就是使我们从此岸到彼岸的六条船,度嘛,就是从此岸渡到彼岸,一定要通过这六种方式。六度,大家都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个方法就是六条船,六条船都可以把我们从烦恼的此岸渡到清凉的彼岸。在这里我要请各位居士们注意,不要误会,不要以为此岸和彼岸真正有一个遥远的距离。此岸和彼岸在一个空间、同一个点上。我们的法师们可能都知道这个意思,希望居士们也能够知道。

  从此岸到彼岸有一条河、有一个苦海,我们要渡过去。这个苦海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无明烦恼执著。这些东西要对治,要说难也很难,要说容易也很容易。六祖大师讲,“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悟众生就是佛”,多么容易啊。在一念之间,翻掌覆掌之下就完成了。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掌握到这个法门的究竟。彼岸就在此岸,极乐世界就在娑婆世界,天堂就在人间,佛与众生不隔纤毫,一点距离也没有。因为我们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念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若能有片刻做到这样,那一片刻就是佛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有一片刻产生了自利利他的心态,虽然我们没有去做,或者说没有做很多,那时你就是菩萨的境界。你一念能够自觉,把一切的烦恼我执都去掉,你当下就是声闻缘觉的境界。反之贪心重、瞋心重、痴心重,你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一切都在一念之间,所以叫“一心具足十法界”。

  今天就简单地把菩提达摩教导我们进入禅门的口诀大家介绍了一下。再重复一次:“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

  如果大家有条子的话,可以拿来,我也很希望能够在这里下不了台。我在这里下不了台,就说明大家的水平比我高,那样我们的佛教就有希望了。

  有位居士说,他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的话:“理性太强者往往难以产生气感与喜乐觉受,修法上难以深入,难以形成机用;念力强大者往往形成偏执紧张,内心不得喜乐自在;感觉灵异者往往缺乏自我把持,难有身心的安宁,甚至误入魔境;安祥和乐者通常难有作为,无法利于帮助他人。”确实是如此,这四种情况,都是在执著当中。修行佛法就是要去掉执著,不可以有执著,一有执著就有偏差,一有执著就背离了真实。当然他看的这篇文章不一定完全是学佛的人或者引导学佛的人写的文章,从气功的角度来写来讲,他也可能是这样。修行在于破执,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破执的过程。先破我执,后破法执,最后把能破所破全部都破掉,所以叫三空。我空法空,最后把能破的这种智慧的力量也要破掉。破是什么呢?就是说不执著。

  另有一位居士说,他在参禅打坐的时候,在寺院的禅堂里容易入定,回到自己家里坐的时候,因为环境不同,不容易入定。寺院叫做道场,道场这个词和现在的科学是吻合的,道之场。现在不是说有磁场吗?那是磁之场,这个寺院就是道之场。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是抱着一颗善良的心、求道的心,所有人的意念都集中在这个地方。这个意念是什么呢?这个意念叫无表色。这个意念一种能量,它也是色法的一种,但是看不见。这个意念就是像我们的戒体一样的意思,戒体这种力量也是无表色。一个人真正得到了戒体,他就能够坚持不犯,他有持戒的毅力在支持他。这个道场就是道之场,修道、成道、证道都在这个寺院里。寺院中最年轻的恐怕就是我们的玉佛寺了,120岁,从人的年龄来讲,也算不得了。还有的寺院1200岁,它的场的力量就更大。当然我们这120岁的道场,大家都来修持,这个磁场的力量、道场的力量就会增强,这是肯定的。佛陀时代提倡要修八关斋戒,而八关斋戒那一天一定要到寺院来过,那是什么道理?当然,过一天出家人的生活是一个方面,另外,在寺院里面过,你会非常清静,非常洒脱自在,无忧无虑,所以在寺院里你修行一天时间会比你修一年更有进步。


靖五行属性是什么 幽门杆菌有什么症状 什么是阳气 原研药是什么意思 血糖高不能吃什么水果
落叶像什么飘落下来 233什么意思 慢性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乐哉是什么意思 炼奶是什么
猪肝能钓什么鱼 anker是什么牌子 什么颜色的包包招财并聚财 大黄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为什么男人喜欢吃槟榔
仇在姓氏中读什么 关节退行性变是什么意思 口腔溃疡什么症状 发炎不能吃什么东西 小心眼什么意思
乌龟能吃什么水果hcv9jop6ns8r.cn 狮子座后面是什么星座hcv9jop2ns8r.cn 小号避孕套是什么尺寸hcv8jop0ns7r.cn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条dajiketang.com 什么什么泪下hcv8jop7ns5r.cn
十天干代表什么hcv8jop0ns7r.cn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什么原因xscnpatent.com 姐姐的女儿叫什么称呼hcv9jop1ns8r.cn 白蛋白偏低是什么原因hcv8jop5ns6r.cn 中药学专业学什么wuhaiwuya.com
澳门打车用什么软件cl108k.com 印度什么人种hcv8jop9ns7r.cn gb10769是什么标准dajiketang.com 给医生送锦旗写什么hcv8jop6ns9r.cn 心脏支架不能吃什么hcv9jop6ns3r.cn
门昌念什么hcv8jop6ns8r.cn px什么意思hcv9jop5ns4r.cn 拔萝卜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7r.cn 用牙膏洗脸有什么好处和坏处hcv9jop5ns7r.cn 备孕挂什么科hcv9jop8ns1r.cn
百度